
毫无疑问,随着各地电动车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电动车的选购和使用无疑将会变得更加规范,对缓解城市交通矛盾和改善交通乱象有着正面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而言,其交通矛盾的核心在于城市规划和道路资源无法满足城市高速发展的需求,从而形成的一种源自根本的交通“供需矛盾”。
BTV报道违法停车侵占自行车道现象
如果有宽敞通畅的自行车道,那么谁还会把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骑到机动车道呢?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故意这样做,毕竟大部分人(并非全部)都知道这是危险行为。而现实情况是,原本城市道路中规划的自行车道,已经停满了汽车,他们迫不得已“铤而走险”。
久而久之,开车的开始抱怨电动自行车乱窜,骑车的抱怨开车的乱停乱靠,矛盾变得愈加不可调和。但客观的说,开车人群要相对“规矩”一些,因为如果他们不按规矩行驶或停靠,将会面临着交通法规的处罚。而且一旦出现交通事故,机动车也将承担更多的责任。电动自行车记性实名登记上牌之后,是否具有同等的约束力,我们仍需拭目以待。
有些人总是拿“素质”说事儿,也有人说“素质是罚出来的”。关于人性和素质的探讨似乎永远没有明确的是非定论,但是法规却可以明确我们做事的底线在哪里。比如此前深圳因违法停车引发交通事故或道路交通拥堵的,可处2000元罚款在网上持续发酵,深圳的重罚措施确实对改善交通问题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深圳重罚交通违规现象,其根本在于提升“违法成本”,从而形成更有效的约束力。而之所以造成交通乱象的核心问题,或许就是因为人们常常提及的“违法成本过低”问题。随着电动自行车也将实名登记上牌,违法成本近乎等于零的现状将会获得极大改观,对推动城市交通改善有着极为正面和积极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实名登记,也便于保险措施的更好推广,可以预见面向电动自行车的交通险种或许成为一个极大的潜在市场。由于电动自行车受众广泛,相信仅需不多的钱就可以进行投保,从而在出现交通意外的情况下对受害者进行赔付。我们甚至呼吁,能否设定面向电动自行车的“交强险”,这样更多的交通参与者将会有所保障。
城市交通资源的矛盾,或许我们无法在短时间改善。但我们看到管理者正在积极的制定相应法规,推动者城市交通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去发展。电动车新规的出台,无疑对环节交通矛盾、改善交通乱象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然而交通涉及方方面面,良好的交通环境并非一蹶而就就可以达成。
我们不妨放平心态,相互多一些理解和尊重,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能够安全愉快的回家,才是一切的根本。
相关官方公告: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电动自行车上牌面临监管 交通乱象能否改观//sh.zol.com.cn/701/7015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