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国各地均开始施行垃圾分类,从上海普及到全国,曾经出名的那句“你是什么垃圾”,现在也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以我所在的小区而言,在施行垃圾分类之后,唯一的改变就是在垃圾桶上贴了一些“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的标牌,同时小区内部也拉起了宣传大横幅。然而实际上在扔垃圾的时候,依旧是随缘,看见哪个垃圾桶盖子开着就扔哪个,或者直接扔进“其他垃圾”。
那么为什么垃圾分类成效微弱呢?
首先,是意识习惯问题。我们从小就没有刻意的去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虽然大都知道要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是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去重视这件事,这就导致我们缺乏对垃圾分类的正确认识,也不知道怎么分。
而日本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他们对于垃圾分类有着明确的标准,并且从小就灌输垃圾分类的概念,因此日本的垃圾分类在全世界都是较为领先的水平。
其次,是制度的问题。想要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如果没有从小培养,那么我们就需要额外给他一个驱动力驱使他养成这个习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简单的制度会是非常好的方法。然而我们现在恰恰缺乏一个合适的制度。
如果做到了垃圾分类,那么就给与一定的奖励;如果被抓到乱扔垃圾,那么就给与一定的处罚,当制度建立完善之后,则能够对人的行为形成较好的约束力,从而让大众都做到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不明白:这么多年都没管垃圾分类的事情,为什么现在突然就管理起来了?
因为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所有的人都知道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垃圾不分类其实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浪费很多资源。
虽然现在也有无害化处理方案,但是成本太高,无害化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达上百元,因此更常见的是焚烧、填埋这种方式,而这种方式很容易污染空气、土壤、地下水,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因此垃圾分类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环境,二是将资源更好的分类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消耗速度。
个人如何做到垃圾分类
虽然目前没有人强迫我们做好垃圾分类,不过我们还是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在家中门口处可以统一放几个垃圾桶,并做好标签进行分类,扔垃圾的时候直接放进相应的垃圾桶中即可。
同时厨余垃圾也是很多家庭头痛的一件事情,解决方法上海的小伙伴们已经告诉我们了,那就是安装垃圾处理器,甭管吃的啥,只要搅碎了就可以解决所有烦恼,剩下的一些包装袋子分类就很简单了。
另外,如果家里放了很多垃圾桶之后觉得麻烦,可以选择使用智能垃圾桶。智能垃圾桶能够在检测到人体后自动开盖,并且能够一键打包自动套袋,完全不用担心手会弄脏。
总而言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每个人都做一点,那么垃圾分类的良好风气也就蔓延开来。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垃圾分类落实之后 怎么才能避免形式主义//sh.zol.com.cn/747/7475445.html